您现在的位置是:今日头条

[名医访谈]文政:世界遗尿日 家长要正确看待儿童遗尿症

华语报道时间:2016-05-27 13:18:30

简介  受访专家:沙坪坝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文政文政,沙坪坝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,1994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,长期从事临床工作。在国家级、省市级发表论...

  

  受访专家:沙坪坝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文政

  文政,沙坪坝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,1994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,长期从事临床工作。在国家级、省市级发表论文6篇,普儿科专业组组长,儿科肾脏病专家门诊,重庆市医学会儿科肾脏病学组专委会委员,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儿科专委会委员。擅长儿科呼吸、消化、泌尿及新生儿疾病的救治,对儿科疑难危重病的抢救具有丰富的经验。

  华龙网 5月24日11时35分讯(记者 向潇)2015年10月17日,国际小儿尿控协会及欧洲小儿泌尿外科协会在全球发起成立首个“世界遗尿日”,旨在呼吁全球公众关注遗尿儿童健康,重视遗尿问题带给家庭和孩子的不良影响。

  今年的5月24日是第二个“世界遗尿日”。5月21日,沙坪坝人民医院在沙坪坝三峡广场开展儿童遗尿症的健康宣传活动。什么是遗尿?小孩遗尿的原因是什么?遗尿症怎么治?许多家长感到疑惑,为此,记者采访了沙坪坝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文政。

  儿童遗尿症会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

  据了解,儿童遗尿症是指年龄等于或者大于5岁的儿童在睡眠时仍有尿床的现像,平均每周至少2次,并持续3月以上的一种疾病。遗尿是儿童常见的问题,调查显示,患遗尿症的男童和女童的比例约是3:1,约16%的5岁儿童和10%的7岁儿童患有遗尿症,其中约2%的儿童遗尿症状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成年。

  “遗尿症虽无性命之忧,但对孩子和家庭影响较大,一方面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和社会行为造成影响,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使他们不敢参加在外过夜的集体活动,如夏令营,怕被人嘲笑;另一方面还会给家长带来压力和困扰。”文政强调,遗尿症的危害主要在于心理上的负担,孩子将可能不会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童年。许多家长对于遗尿症有一个误区,抱着“等一等、看一看”的态度延误治疗,甚至抱着责怪的态度打骂孩子,这对孩子而言才是最大的伤害。所以,在发现孩子有遗尿的症状时,应尽快带其到医院就诊。

  儿童心理压力过大易导致遗尿症

  遗尿症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?文政表示,原因一般分为“原发性”和“继发性”两种。“原发性”的遗尿症一般是受其父母遗传因素的影响,如果父亲小时候患遗尿症,其小孩患遗尿症的几率是正常小孩的1.8倍;如果母亲小时候患遗尿症,其小孩患遗尿症的几率则是正常小孩的3.6倍。儿童神经功能发育不全、膀胱功能障碍、睡眠功能障碍(睡眠太深)等因素会也导致遗尿症状;除此之外,儿童的家庭环境恶劣(父母离异、暴力)、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也可能是导致遗尿的原因。

  “孩子遗尿不是谁的错,不要一味责怪、打骂,应该及时找清楚原因,积极治疗,多一份鼓励和信任。”文政说,遗尿症的成因有很多种,如果孩子是因为心理原因导致的,那么家长更应该注意,改善其生活环境,必要时带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极为重要。

  治疗遗尿症 家长需认真对待

  一旦被确诊为遗尿症,应该如何治疗?文政介绍,一般的诊疗流程是家长先带孩子进行体检,确定其成因,首先除外泌尿系统感染及糖尿病、埀体性尿崩症、肾浓缩功能障碍、神经性膀胱、脊柱裂、尿路畸形等器质性疾病,进行相关内外科治疗,辅以心理治疗。

  治疗手段分为基础治疗、一线治疗和其他治疗。其中,基础治疗指调整孩子的作息规律,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;一线治疗是指使用药物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夜间多尿进行干预,提高其神经控制能力,加上用“遗尿报警器”作为辅助工具,它的原理是儿童在夜晚时打湿床单,报警器便会响起,这时家长叫醒孩子到厕所利尿;其他治疗包括抗胆碱能药物、干床训练、觉醒功能训练、膀胱功能训练、中医针灸等。

  同时,文政建议,在孩子5岁左右的时候,家长可以建立一个“排尿日志”,准确记录孩子的排尿时间、周期和自主排尿状况,以便配合医生做出遗尿症的判断和恢复情况的判断。“一般的小孩3岁之前憋不住尿是正常的,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其有规律、有节制利尿的意识,2岁以后尽量不要给孩子穿尿不湿。”文政医生强调,孩子的生活习惯与家长的培养和训练息息相关,为避免尿床,晚上睡觉前两小时尽量少喝水,尤其避免喝饮料。

  文政最后提醒,家长需要正确看待儿童遗尿症,这种病绝大多数能痊愈,治疗周期依据患儿的自身情况和家庭情况而定,一般而言是3个月至1年。

郑重声明:

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